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答案卻復雜的問題。理論上,我們不能獲得一個簡單的數字,將它和耐侯試驗箱的測試時間相乘來得到戶外曝曬的時間。原因并不是我們沒有開發出更好的試驗箱,而是無論你的耐侯試驗箱多么和昂貴,你還是不能找到這一數字。實際上,大的問題是戶外曝曬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試驗箱中測試時間和戶外曝曬時間和下列因素有關:
1. 戶外曝曬場的地理緯度(越靠近赤道,紫外線越強)。
2. 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意味著紫外線越強)
3. 當地的地理環境,例如風速會影響測試樣品的風干程度或接近水源的地方會促進露水的形成。
4. 由于每年的氣候不同,同一地區次年天氣對樣品的影響有可能是上一年的2倍
5. 季節的影響,比如,冬季曝曬的破壞作用只有夏季的1/7
6. 樣品的朝向 (偏南5度和正北就有很大不同)
7. 樣品的絕緣與否 (戶外的樣品放在絕緣載體上通常比不放在絕緣載體上老化快50%)
8. 試驗箱的測試周期(輻照時間以及潮濕時間)
9. 試驗箱的操作溫度(溫度越高,老化越快)
10. 特殊材料的測試
11. 實驗室光源的光譜分布(SPD)
因此,在邏輯上談論人工加速老化時間和戶外曝曬長度之間的換算因子是沒有意義的。原因在于一個是相當恒定的環境,而另一個則是千變萬化的。 找尋兩者之間的換算因子超出了變化的范圍。換句話說,天氣數據是相對性的數據。不過,你還是可以從人工加速老化試驗得到的老化測試數據。但你必須認識該數據是相對數據,而不是數據。